天津市场淡水鱼价格“跳龙门” 年内高价难回落
进入夏季后,尽管淡水鱼进入了传统的消费淡季,但其居高不下的价格,也颇为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淡水鱼品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从今年2月份至今的半年时间里,淡水鱼价格的平均涨幅在四成左右,最高涨幅已达到了一倍。
平均涨幅约四成
目前,天津市市面上销售的淡水鱼多为人工养殖,并无季节性特点,但最近几个月,它们凭着“高调”的价格在水产品市场出尽“风头”。本市红旗批发市场经营淡水鱼生意的房先生介绍,较为常见、单价较低的花鲢鱼、草鱼等品种涨幅大约三成,从3月份的8元/斤涨到现在的10元/斤;单价比较高的石斑鱼涨幅约两成,从过完年的140元/斤涨到170元/斤;泥鳅鱼从40元/斤涨到55元~60元/斤,涨幅约五成;鲈板鱼涨幅最高,春节的20元/斤到现在半年时间,已经卖到40元/斤,价格涨了一倍。
据天津市几家大型批发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半年时间内,淡水鱼品种的平均涨幅约四成。天津市金钟批发市场从事淡水鱼生意的张先生也证实:“海鱼有休渔期,受到供应量影响会有价格忽涨忽落的情况存在,但是价格一直保持平稳的淡水鱼在这半年涨得又快又多。”昨天上午,市民刘先生在零售市场买了一条2斤多的鲈板鱼,“每个月家里都会清蒸一条鲈板鱼,过完年买一条这样大小的鱼也就50块钱,后来逐月增加,现在买这样一条鱼已经将近100块钱了,看出来贵了。”
成本上涨推高鱼价
价格一直比较平稳的淡水鱼为何会在近半年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呢?从事淡水鱼生意5年多的房先生表示,一是因为市场供应量减少,不少养殖户觉得淡水鱼利润低、难伺候,纷纷在今年减少了养殖数量;另一方面,养殖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到了夏天,气压普遍偏低,鱼的耗氧量增加,加之天气炎热,无论饲养、运输还是售卖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加冰或采取其他冷却方法保证鱼的生长环境,成本上涨最终自然体现在销售价格上;此外,今年以来,饲料、鱼苗、水电和用工费等上涨也导致养殖成本增加,进一步推高淡水鱼零售价格。
河北区某零售市场水产品摊主乔先生说:“淡水鱼大多鲜活,营养价值高,市民对淡水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放大,供不应求也造成现在淡水产品零售价格持续上涨。”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从近半年情况来看,短时间内淡水鱼品种供需偏紧的局面不会得到明显改善,预计今年淡水鱼价格仍继续高位运行态势。
销售故事
越涨价挣钱越少
长年从事淡水鱼批发生意的郭师傅提起今年淡水鱼的价格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他说:“这么高的价位还是这些年第一次遇到,价格越是涨得快,我们挣的就越少。”
今年春节前,郭师傅和往年一样进了较平时多一倍的淡水鱼,主要品种是饭店常选用的石斑鱼、鳜鱼等品种。郭师傅说,“春节期间这些鱼销量会比平时多,主要都是各大饭店来预订,每天1000斤左右的销售量,每斤平均价格约140元,过年时每天的净利润有4000多元;过年后大约3月底,鱼卖得没有之前火了,每斤都涨了5块多钱,好在天气凉,保鲜成本没多少,每天进货量在400斤左右,还是主要销往各大酒店,净利润明显少了,每天2000元都不到;这样持续了有两个月多月,6月初,渤海等海域休渔期封海了,淡水鱼的销量又上去了,但是价格也涨了不少,我常卖的品种批发价格已经涨到一斤160元了,日销量在600斤~700斤,由于天气热了,保鲜成本上涨,利润压得更薄了,虽然销量大,但除去运输费、手底下的伙计工资、鱼儿的保鲜费,每天都赚不到2000块;到了现在,石斑鱼、鳜鱼批发价格已经到170元一斤了,天气一热,稍不留意,就会有死鱼,如果不好好‘伺候’鱼儿,一天别多了,死上4条,我这一天生意就白做了,目前海产品还算受市民认可,日销量在400斤左右,我每天的净利润就1000块出头儿,等天气凉些生意能好做些吧。”
记者 苑冰 实习生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