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徐家琪
商报讯 前天,乐清柳市一养殖场鱼苗大面积死亡,据初步查明可能与水中缺氧有关(本报昨日曾作报道)。该养殖场负责人郑存忠说,除了将死鱼打捞起来,工作人员还在提醒河堤沿岸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要捕捞河中的浮鱼及死鱼。无独有偶,昨日在我市九山湖,连日暴雨致使很多鳙鱼浮上水面,遭到了众多市民的捕捞。据了解,这类鱼投放到河中主要以净化水体为主,并不适宜食用。
近期,我市天气变化较大,河水严重缺氧,昨日我市九山湖沿岸,很多鳙鱼也浮出水面透气,但却遭到了市民的捕捞。
昨天上午,市区九山公园附近,冬泳协会的救生员董师傅像往常一样来到湖边巡视,还未靠近,却发现岸边有很多市民围观。他跑过去一看才发现是市民在用鱼钩扎湖中的鳙鱼,“由于鱼都是浮在水面,用钩子一拉就能拖住一条大鱼。”董师傅说。好多市民都“大获丰收”,少则二三条,多则五六条,一些鳙鱼重达十几斤,有些市民扎到鱼后当场交易。这场景让董师傅很是无奈,他告诉记者,这些鱼长成八九十厘米,最起码得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本来是为了净化九山湖水质而投放湖里的,市民不该私自扎鱼。
据冬泳协会会员介绍,每年为应对九山湖爆发的绿藻污染,冬泳协会及环保组织会定期投放鳙鱼鱼苗来净化水体,但湖水中鱼类的数量总是在减少,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人为捕捞。
“绿眼睛”环保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鳙鱼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细菌及其代谢物为主,能够移走水中的部分氮、磷、藻类,起到改善水质作用,但却并不适合市民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