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鲈市场低迷谁之过?

来源:中国渔业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2:40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海鲈的价格一路下跌,直至今年3月份跌破6元/斤,至今仍毫无起色。除了养殖量增长过快等因素导致的供过于求外,不少养殖户称价格难有起色与鱼商压价有关。而收购商对此有不同看法。到底是鱼灾还是人祸?人们希望从争论获得一些启示。
粤海饲料集团工程中心研发工程师庞观宏分析,目前白蕉海鲈的存塘量约1.8万吨。其中,占存塘量70%的是1.8~2.3斤/尾大规格鱼,仅为5.8~6.2元/斤;而畅销的0.9~1.3斤/尾规格的鱼存塘量较少,价格可达到7~7.8元/斤。一般情况下,1斤左右规格的鱼价是最好的,市场接受度也最高,主要销往青岛、北京、天津等北方市场。但是由于前期鱼价低迷,养殖户惜售而押后卖鱼,从而导致存塘鱼规格偏大。
有部分养殖户提出质疑:虽然存在供过于求导致鱼价下滑的情况,但现在每天都有40几万斤的鱼被收购,说明并不存在销路不畅的问题,为何价格还是这么低?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天津市场的海鲈批发价约为11元/斤,而每斤鱼从珠海运出的运输成本(包括打冰、运输、损耗等)不到2元,以平均6元/斤的塘头收购价来算,鱼商每收一斤鱼利润可达3元。
珠海斗门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何深明也坦言,确实有存在鱼商压价的情况。“珠海白蕉收海鲈的量比较大的有六家。他们控制了大部分的市场,很容易就形成了垄断。”何深明表示,其他鱼商也没有北上去考察市场,并不是很了解情况,只能处处受制。
对于“鱼商每收一斤鱼利润可达3元”的说法,作为六大鱼商之一的林培根并不认可,他表示现在每收购一车鱼的利润仅为1000多元。“我自己也经销饲料,如果说鱼商压价让养殖户亏钱,我饲料钱收不回来,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海鲈以内销为主,主要供日常家庭食用,1斤左右的小规格鱼价格较好,而这种鱼的市场塘头收购价也并不低。”一从事收购冰鲜海鲈多年的鱼商表示,收一车1斤/尾左右规格鱼也只能赚五六千元,而目前白蕉地区的占主流的1.8~2.3斤/尾规格的鱼,在北方市场上的价格仅比收购价高出几毛钱,算上运费、损耗等,收一车这样的鱼还要亏本1000元左右。“小规格鱼的利润正好贴补大规格鱼的亏损,基本上没什么赚。”
在这场“鱼灾”中,养殖户亏本,减少投苗,饲料厂、经销商都感到一定的压力。因此,有人认为鱼商才是“鱼灾”最大的获利者。为此,对于将鱼价低迷不振的矛头指向鱼商一说,鱼商、白蕉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每天虽有40几万斤鱼被收购,但是按照现在的饲料投喂量,鱼大概每天要长100万斤肉,卖的都没有长的快。”彭表示,存塘量大、供过于求,鱼价下跌是市场的自然规律。
“珠海海鲈难逃‘三年一坎’的怪圈,主要还是缺少市场管理机制。”珠海之山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麦平阳认为,市场准入门槛低,不规范,无法形成保护价,北方市场消费价格一跌,鱼商的收购价就随之下跌,最终只会导致互相压价的恶性循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