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洋渔业发展模式初探

来源:张尔升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4:14 

海南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渔业,走渔业先行的路子。目前,应着眼于适合省情的多元化的开发模式,发展我省海洋渔业,最大限度的利用海洋资源。

海南是具有南海管辖权的省份,鉴于陆域资源的不足,陆域发展空间狭小的现实,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资源是必然的选择。海南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渔业,走渔业先行的路子。由于南海渔业资源开发涉及到的因素较为复杂,传统的开发模式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海南作为南海资源开发的主要省份,开发南海渔业资源要与时俱进,立足更高的目标,放眼更广的范围,突破单一模式的框框,探索适合省情的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1、多渠道的筹融资模式

资金不足是制约南海渔业开发的关键因素和瓶颈,设计合理的筹融资模式是解决渔业开发的当务之急。由于渔业开发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单一的筹融资模式无法满足需要,必须采用多元化的筹融资模式。(1)对于个体渔户或捕捞企业,为了鼓励其购买大船或改造捕捞设备,应采取小额信贷、个人信用融资、土地低押融资、房屋质押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相结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类资金。(2)对于渔业码头、冷库与基础设施,可采用政府扶持、财政补贴和贴息等形式,化解风险,并满足资金数额的要求。(3)对于渔业加工企业,采取股权扩张、股权多样化的方式,广泛吸收资金、技术、无形资产、设备、人才等生产要素,既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又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其他问题。

2、远洋捕捞的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由于近海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出现枯竭,南海渔业的发展应该眼睛向外,积极拓展远洋渔业。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借助美国蚕食我国海权侵犯我国海洋利益的现实,海南应该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渔业开发的第一要务。发展远洋渔业应采取一体化的模式,即把远洋捕捞有一定规模,设备技术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渔业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以大洋性远洋渔业为重点,特别是以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为重点,积极走出去,敢到远洋争雄,从而扩大捕捞能力,提高捕捞质量,这样既可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我国的海洋资源,又拓展了海南渔业产业的生存空间。

3、近海渔业的增殖模式

由于南海近海环境污染严重,渔业资源衰退,渔民面临转产就业压力的现实,南海近海渔业应该积极的选择产业的转型,例如可选择生态渔业模式、增殖渔业模式、综合渔业模式等。

4、养殖业的设施渔业模式

由于我国海洋渔业目前进行以捕捞为主转向以养殖为主的战略性调整,南海渔业要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将养殖业作为主改方向。鉴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海南的渔业养殖还不能完全实施设施渔业模式,可以选择重点企业和重点鱼种,在鱼种上可选择罗非鱼。总之,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模式的创新,使渔业养殖最快地走上现代化道路。

5、海洋渔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海洋渔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海洋渔业的良性发展依赖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由于南海渔业经济效益较低,南海渔业的发展必须进行渔业产业价值链整合,其目标是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其途径是提高加工业水平,提升加工层次,以提高渔业加工品价格,并获取附加值的高端收入,然后以各种形式将部分高端收入返还给产业链各环节,从而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就海南而言,提高渔业加工业水平的措施有:(1)改变鱼产品加工业多而全、低而散的局面,培育龙头企业,特别注重培育大型鱼产品加工企业群。(2)实现鱼产品加工业的升级换代。(3)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渔业加工业技术水平和鱼产品加工质量,并培育名牌产品。(4)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将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变废为宝,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6、丰富多样的休闲渔业模式。

南海不仅海域辽阔,而且海洋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海南每年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左右,目前海南正在进行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南海渔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海洋旅游、滨海旅游作为海洋渔业转移的新亮点,进一步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的空间,争取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获得更大的效益。海洋渔业要以休闲渔业为载体,主动接轨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海洋渔业战略大转型。其措施是:(1)在搞好现有海洋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尝试开发西沙群岛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资源;(2)根据景点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观光渔业、垂钓渔业、海洋探险、海洋漂流等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收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