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引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4:33 

我国海水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环境保护部华南督查中心多次组织人员对海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与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环境整治的对策和建议。本版今日特刊登相关文章,希望引起相关思考。

密集、无序的海水养殖造成海南省部分海岸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海防林破碎化、红树林退化等问题,急需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阅读提示

近岸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海水水环境恶化,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遭到破坏,残饵引发近海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滥用药物影响生态系统,污染物沉积改变近岸底泥特性。

海南省海水养殖产量从2005年的13.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8.4万吨,增幅33%;海水养殖面积从2005年的8291公顷增长到2010年的14529公顷,增幅75%,集中分布在沿海岸带地区,主要有文昌、琼海、陵水、三亚、乐东和儋州的部分岸段。虽然发展迅速,但生产方式一直比较粗放,主要以自然村为基本区划,以养殖户自主投资为基本单位,以高位池、低位池为主要养殖方式。

以高位池、低位池为主的集约式海水养殖方式,养殖废水浓度高,进出水频次高。一般来说,一个养殖周期需要经过清塘、肥塘、育苗几个步骤。海水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育苗换水和清塘排水。育苗换水属于间歇性排水,水量相对较少;清塘排水含高浓度营养物质以及有机与无机碎屑,还含有大量池底淤泥,污染极为严重。其中,高位池(高于海平面,以提水方式养殖,多用于养虾,建设相对规范,有防渗措施)清塘多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底,将污泥随废水完全冲入大海;低位池(多为上世纪90年代遗留,低于海平面,一般用于养鱼,无防渗措施)清塘污水中的底泥大部分进入土壤。总体来说,目前海水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具有分散间歇排水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及污染类型复杂三大特点。

分散间歇排水量大。养殖户本身组织经营较为分散,排水取水都是独立管道通入或抽取,小养殖户的经营灵活性也较大,排水周期根据各户生产周期调节,因此具有分散与间歇的特点。以最常见的单个养殖池水面面积2.5亩、水深2米、年养殖周期3次计算,育苗时段一般补水不排水,主要排水为清塘时段,则单个养殖池年排水量就达1万吨。

污染物排放量大。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高位池清塘废水COD(cr)平均浓度一般在300mg/L550mg/L,最高可达10000mg/L。据估算,2010年海南全省海水养殖COD(cr)年排放量达12万吨,而海南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COD(cr)年排放量总量仅9.3万吨,明显小于海水养殖废水COD(cr)排放量,海水养殖已经成为海南省近岸海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污染类型复杂。由于养殖过程中投饵、投药的物质种类多、富余量大,污水又经过多次物化、生化反应,所含污染物类型复杂,影响近岸土壤、近岸海域水质、生物多样性等。

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付出了环境代价。以全国最大的对虾繁育基地冯家湾为例。30年前,它奇石峥嵘、水清沙白,被选为82版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出生的取景地。而现在,距海岸线百米的道路两岸密布着数百家对虾育苗场,海滩上遍布取水管与排水沟,垃圾四散,沙滩变黑板结,部分树木枯死,海水浑浊。

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岸土壤沙化盐碱化。海口、琼海等市、县局部地区因海水养殖出现海岸带土地盐碱化的现象。

近岸海水水环境恶化。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海湾近岸水质不断下降,近年来鱼虾产量减少,养殖虾苗病害逐渐加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采用轮养和混养以防止病害。

侵占生物栖息地,破坏近岸生态资源。受取水条件限制,海水养殖必须选址在近海岸区域,而近岸海域带是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地带,大面积高密度存在的养殖场不仅极大地侵占了近岸生物的栖息地,也对防护林、红树林等近岸重要生态资源带来较大破坏,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及生态失衡。

对近岸景观资源造成破坏。修建养殖池会对海岸带地形地貌形成无可挽回的改变,取水排水管道及排水冲出的沙坑和水道对海岸景观影响巨大。

残饵引发近海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表明,养殖过程中的饵料只有10%的氮和7%的磷被利用,其他都以各种形式进入环境。当废水总量超出这一区域环境容量时,将出现区域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引发赤潮。

滥用药物影响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养殖生产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现象。大量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水排放入海,不但对近岸水域微生物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可能会通过生物累积效应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污染物沉积改变近岸底泥特性。随着各类有机质在底泥中不断积累,细菌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增加明显。而富集在底泥里的这些污染物,又会进一步污染水体和造成局部环境缺氧。

海水养殖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阅读提示

加强海水养殖规划,推广先进养殖方式;严格海水养殖环境准入,强化项目环境管理;纳入污染减排范畴,推进污水集中治理;研究激励政策,促进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资源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海水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推进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海南生态环境来说十分必要和紧迫。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海水养殖规划,推广先进养殖方式。海南沿海各市县应从实际出发,编制本市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海洋功能规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防林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同时,尽快制定高位池养殖技术规范,实施生态化养殖示范工程,推广优质鱼或鱼虾贝轮养、混养或藻类混合养殖等先进方式,在养殖密集而环境容量较小的区域实行定期休养制度。

严格海水养殖环境准入,强化项目环境管理。制订实施沿岸水产养殖高位池和低位池环境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目前海南省规模化海水养殖较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难以执行到位的问题。大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环境整治,对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林带和特殊生态敏感区内的高位池、低位池应限期关闭。对没有履行环评手续的,要限期补办手续,并完善环保设施。对严重污染海滩、海水、地下水和农田的,要停产治理,治理效果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减少养殖规模或者复填。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尽快制定实施海水养殖行业排放标准。

纳入污染减排范畴,推进污水集中治理。针对海南省海水养殖密度高、频率高、排污量大、对局部海岸环境影响突出的情况,建议将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纳入总量减排核算范围,按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扣减削减量。鼓励海南省将海水养殖作为“十二五”水污染总量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统一管网规划、统一进出水系统、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保障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研究激励政策,促进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目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难以推广的主因是处理成本高,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建议建立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绿色补贴制度,并重点推广。此外,需加大海岸带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