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蚶育苗与增养殖技术

来源:王会芳   发布时间:2013-07-03 10:38:55 

魁蚶,俗称赤贝,为蚶科中的大型深水优质经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魁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我市也是魁蚶自然分布区,可进行池塘养殖及浅海底播增殖,但苗种短缺是魁蚶养殖产业发展的障碍。本文介绍魁蚶育苗与稚贝中间暂养及海底播养的实例,供参考。

一、育苗设施与水质条件

1.育苗场设施:包括供水、供电设备、沉淀过滤系统、充气系统、日常管理用具(换水管、吸底器、倒池箱等),设施基本完备。育苗水体100立方米,分为4个培育池,每个25立方米。

2.海水水源: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育苗用水经二级沉淀、沙滤,再经入池管道口300目尼龙筛绢网滤出,经镜检无大型原生动物入池。

二、藻种选择与饵料培养

1.单胞藻饵料种类:①金藻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②硅藻类: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③绿藻类:扁藻、塔胞藻、小球藻。

2.饵料培养:①一级瓶藻种培养:选用康威液做营养盐,沸水消毒;②二级中继培养:采用聚乙烯透明薄膜袋(罩网笼)过渡;③三级开放式培养:在专用饵料培养池进行生产,以达到亲蚶入池后对饵料的要求。

三、魁蚶室内人工育苗

1.亲蚶选择标准:选自然海区3龄~4龄,壳长7cm以上的魁蚶作为亲体,要求体壮、无创伤、壳面刚毛脱落少、无寄生虫和病害。亲蚶规格平均0.20kg/只~0.25kg/只,采购数量100kg,入池时间为2005610日。

2.亲蚶促熟方法:入池前洗净壳面污物,置于浮动式网箱(规格50cm×40cm×30cm)进行暂养、促熟。装箱密度控制在20/立方米,亲蚶雌雄配比为11,数量按2只~3/立方米水体布控。亲蚶入池稳定后,每天升温1℃,逐渐提升到21℃恒温待产。此期间每天定时换水2/3,视水质情况适时倒池。投喂饵料品种以小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为主,每3小时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3万细胞/ml8万细胞/ml。亲蚶暂养期间连续微量充气、遮光,定时检测水质。经7天常温促熟,617日晚2000000,水温23℃,亲蚶自然产卵。

3.产卵孵化与幼虫培育:①产卵:亲蚶排放时长可达十几分钟,此间立即捞出雄蚶,同时用人工搅拌的方法搅开聚堆的卵子,产卵密度控制在50/ml。此时移出亲蚶雌体继续待产,同时吸出上层1/2的清水,加入新鲜的过滤海水。反复洗卵2次~3次,投抗生素2g/立方米,EDTA二纳4g/立方米。孵化时加大充气量10分钟,以搅动池水并及时捞出粘稠浮沫。停止充气后每1小时搅拌孵化池1次,以防止受精卵下沉堆积死角。②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5℃条件下20小时左右孵化至D型幼虫,密集在水体上层,此时恢复微量充气开始选育,水位差控制在0.5m以内,如幼虫延长变态出现畸形超过30%即淘汰弃之。D型幼虫完全变态2小时后及时选育,经350目筛网接取上层优质D型幼虫移至培育池中。选育后的D型幼虫以10/ml密度培养。投饵量为叉鞭金藻2万细胞/ml3万细胞/ml或小球藻5万细胞/ml10万细胞/ml或塔胞藻0.5万细胞/ml2万细胞/ml,混合投饵按比例缩减。投饵次数为3/日~4/日,换水量每日1次全量,每5天倒池1次。换水网箱可根据D型幼虫的生长状况调换网目(300目、260目、200)。幼虫培育期间的适宜环境条件:水温23℃~25℃,室温28℃~30℃,盐度26‰~34‰,光照为漫射光,DO5mg/LCOD1mg/LpH8.08.3NH3-N200ppb。壳顶期的幼虫可达120μm,日平均生长速度10μm以上。

4.附着基的投放与稚贝培育:①投放附着基:当30%左右幼虫出现黑色眼点,壳长250μm270μm时,适时投放聚乙烯网片作为附着基,投放量为50/立方米(在使用前用盐酸溶液浸泡l天~2天,用过滤海水洗净、晒干)。②稚贝培育:5天~7天后,眼点幼虫附着完毕,变态率达40%50%,幼虫体长0.4μm0.5μm,饵料投喂量增至8万细胞/ml10万细胞/ml,同时加大换水量。幼虫附着完毕后改为流水培育,每天全量换水2次。截至2005715日,经20天~25天的培育,稚贝平均壳长达到1mm,本次人工育苗试验共育出魁蚶稚贝2.3亿粒。出池前的稚贝进行流水刺激,时间为24小时~56小时,流速为20cm/秒~40cm/秒,其目的是为减少稚贝下海后的脱落率。经过流水刺激的稚贝脱落率为20%,而未经流水刺激的脱落率在30%以上。

四、魁蚶稚贝海区中间培育

中间培育选择在有海湾的近海区域进行,水深3m4m,水质清新,风浪小,生物饵料丰富。2005715日,1.7亿粒稚贝移至培育海区保苗。装苗袋为双层,内袋30日,外袋60目,规格为25cm×40cm,每袋装1万粒~2万粒稚贝不等,每10袋为单串附坠石,垂挂于中间培育海区的浮绠上。底袋离海底2m,挂袋串距1m,每5天刷洗网袋1次。待稚贝达2mm时及时分袋,每袋1500粒~2000;稚贝下海40天左右,随着蚶苗的壳长达0.5cm时分袋到20目网袋中(单层),每袋500粒~1000;9月中旬幼虫壳长达0.9cm1cm时也要及时分苗,即利用海湾扇贝养殖笼饲养魁蚶稚贝,每层100粒~200;10月上旬稚贝规格达2cm时完成海区中间培育,共培育出底播养殖苗种5100万粒,成活率30%

五、魁蚶底播放养增殖

1.增殖放流海区:经海区本底调查,选定10~15m等深线海域为魁蚶增养殖保护区。水深11m15m,底层水温8月份高温季节22℃~24.5℃,溶解氧饱和度85%,底泥为细沙(90μm)含量80%以上软泥底。

2.底播增殖放流方法:10月中旬进入海区实施底播。投苗方法以水下底播为主,即潜水工人与船上人员同时作业,蚶苗均匀撒播海底。本次底播面积5000亩,撒播魁蚶苗种5100万粒,平均规格2cm,撒播密度15/平方米。

3.底播放养管理:影响魁蚶增养殖成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盐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COD的变化等等,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星等敌害生物的侵噬。目前的主要管理方法是定期下网捕捞和设置海星诱捕网袋。

六、魁蚶底播增养殖效果

200510月~200610月撒播苗种由平均壳长2cm增至5cm20075月海区调查取样,魁蚶平均壳长达6.2cm,平均分布密度6.8/平方米,成活率45%,资源量约2000吨左右,试验成果已初见成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