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热的冷思考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3:32 

前4次海水养殖浪潮(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在振兴威海乃至山东省渔业经济的宏伟大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浪潮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滑坡,特别是暴发性虾病的蔓延和扇贝的大面积死亡,使广大养殖业户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面对严峻的现实,水产行政部门、科研院校和生产单位都围绕出现的问题,在生产结构调整、养殖模式创新、品种更新换代和完善管理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海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生产就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在原来小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速度之快、生产规模之大、效益之好不亚于前4个浪潮。然而,在其迅速发展并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出现的海参热能否持续下去?能否出现前几个浪潮饱受其害的病害问题?价格能否继续坚挺?产品能否继续有销路?针对上述问题,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广大养殖业户均应对正在蓬勃兴起的海参养殖业有一个冷静的思考。笔者在经过社会调查、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以下6个方面,就如何应对海水养殖第5个浪潮与大家共同探讨。
1、全省海参养殖基本情况
我国的刺参养殖是从50年代开始的。70年代后,驻鲁科研院校及本省的各级科研单位围绕海参的人工育苗和养成均做过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在适宜海区实施投石造礁,改造海底环境,增殖海藻,投放参苗,是开展海参增养殖的有效途径。这些工作都为目前轰轰烈烈兴起的“海参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截至2003年底统计,全省已养殖海参28万亩,年产商品鲜参3万t,产值50亿元,生产商品海参苗种50亿头。其中,威海市海参养殖面积14.5万亩(其中:浅海投石造礁增殖10.5万亩、潮间带围堰养参2.5万亩、池塘养参1.5万亩),年产商品鲜参1.5万t,产值15亿元;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浅海底播增殖6万亩、潮间带围堰养参1万亩、池塘养参1万亩),年产商品鲜参1.2万t,产值20多亿元。青岛市2004年养参面积达到1万亩。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我省的海参养殖,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效益之好,不亚于我省海水养殖的前4次浪潮。因此,专家们将目前的海参养殖业称之为海水养殖的第5次浪潮,同时指出,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应对,引导这一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合理开发资源.适度规模经营.避免盲目性
开发海底资源,必须本着统一规划、有偿使用、合理布局、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防止一哄而起,避免盲目开发。另外,在开发海底资源时一定要运用“根据养殖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结合养殖载体的环境条件,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和数量,采取先进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措施,维护生态平衡,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保护环境”这一先进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海珍品增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潮间带围堰养殖要慎重对待,从前一阶段开发利用的情况看,很多地方都是以牺牲自然景观为代价而换取暂时海参养殖高效益的,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等全国闻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更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使有限的资源以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为我们所持续利用。
3、因地制宜,注意养殖品种的多样性
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我们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任意改变。前几年的海珍品增养殖生产中,有的养殖户本意是以养鲍为主,顺便向池子里扔了点参苗,结果鲍没有养成,海参却获得了好收成,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在开展海珍品养殖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开拓精神,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据调查.山东省话官海珍品牛长的海底咨源面积订阔,这些海区中可用于增养殖的海珍品品种也十分丰富,如海参、鲍、栉孔扇贝、大连湾牡砺、光棘球海胆等。如果在这些海区实施人工造礁、增殖海藻,改善海底生态环境,投放参、贝苗种,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进行生态养殖,那么,全省广阔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
同样道理,池塘养参也可在搞好海参养殖的前提下,实行参虾混养、参贝混养、参鱼混养等,以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4、严格进行科学管理。防止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过去在海带、对虾、扇贝及海水鱼的生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病害,有的还相当严重。目前的海参养殖也出现了发病的苗头,这就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
现在许多人都有一个错觉,即认为海参的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一般不会发生病害,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若思想麻痹、掉以轻心,一旦再出现对虾、扇贝那种突如其来的大面积病害,刚刚兴起的新一轮海参养殖浪潮将重蹈昔日对虾与扇贝养殖的覆辙。
为防止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根据以往经验和近期调查情况来看,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好苗种质量关。要投放健康苗种,增强海参本身对病害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要使用优质饵料。投喂鼠尾藻的磨出液或以鼠尾藻粉为主要原料的配合饲料,以促其快速生长,增强海参体质。三是把握适宜的放苗密度。有人误认为苗放的越多,产量就会越高,其实不然,放苗密度要根据海区及饵料情况适当调整。四是要定期清淤、消毒。一般情况下,新建池塘不一定当年清池,但养殖1个周期(2一3年)后必须每年清池,以防止长时间高密度轮养轮捕,造成底质污染。目前大部分养殖单位是以石块作为养参隐蔽物(附着基),存在搬移笨重、劳动强度大等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威海市环翠区试验成功“可移动式轻便隐蔽物池塘养参技术”,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推广。五是要注意汛期池水的盐度及严冬季节池面长时间结冰时池内溶解氧问题。除上述5个环节外,还要注意日常水交换、敌害生物防治等问题。
5、精选优良品种.防止种质退化
实践证明,在海参的全人工养殖中筛选、引进和人工培育出产卵量大、受精率高、幼体变态顺利、稚参及成参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皮质肥厚、加工出成率高、胶原蛋白丰富的纯正海参品种,是提高海参养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作为人工养殖所用杀参,必须经过严格选择,使其具有以上各方面优良性状。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和从事海参生产的一些重点渔业企业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在积极筹建省级和国家级海参原良种场。良种是人为地通过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等手段,在精心筛选的基础上人工培育出优良的品种。而原种则是原始的优良品种,为保证其原有的优良性状和纯度,除对其优越的生活环境严加保护和进一步优化外,也不采用任何方式和手段与其它品种进行杂交,即生产所谓“有机海参”,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强海参原种保护、良种开发是养参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6、搞好精深加工.扩大产品销路,走加工增值、以销促 产之路
海参的传统加工方式是盐干制品,尽管过去的产量并不高且价格低廉,但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消费观念和保健意识较差,所以海参产品一直处于滞销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海参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从20世纪末以来,人们对海参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虽然产量成倍增加,价格也随之同步增长,而海参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尤其是对保持自然形状、糯性口感、营养成份稳定的方便即食高压海参更是青睐有加。同时,海参饮料、海参胶囊等保健饮品、药品也纷纷面市,使海参加工逐步迈上精深加工的轨道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为海参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海参生产研究单位、食品加工研究单位、药品生产研究单位,要潜心研究联合攻关,让海参这一名贵的高档海珍品,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同样,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转变过去只销售原料或加工盐干制品,价栩氏廉的传统做法,走出一条加工增值、以销促产的新路子,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解除海参养殖生产者的后顾之忧。


(264200山东省威海市水产研究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