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宗教与习俗

来源:卢胡彬   发布时间:2015-05-20 19:58:55 

前言

古代科学不发达,大海茫茫,风涛不测,人们作海上远航,要冲风破浪,就必然寄望于神灵的庇佑,对海神的信仰与习俗即由此而产生了。

有些航海者不光凭星象、洋流等来决定方向,也靠超自然的力量指引,像是相信追随某道彩虹,、流星就可抵达岛屿。或在海中受到和氏族有关生物的指引(如鲨鱼、海豚等),和航海有关的巫术,用来祈求旅程的平安,希望船能飞快且耐用。此外,也祈求顺利达成目标。特殊的巫术可以祈求风平浪静,或是兴风止雨.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 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

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

清同治二年(1863),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

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或简称为水仙王,屏东一带亦有人称他为水仙尊王,为航海者的守护神,,素为沿海民众、渔民、贸易商人所崇信.。水仙尊王为祀定禹,因夏禹治水有功,后世祀为水神,并为航海守护神。水仙尊王,除夏禹为主祀,并配祀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四位为合神,航海业者都崇奉。水仙尊王就是海神。《海上纪略》说“水仙者,洋中之神”。原来是水神或海神, 因迷信驱使而编出神话,把水神或海神神格化了。据说,昔日往来中国和台湾之间的帆船, 在海上遇到风险,如果“划水仙”就得脱险,平安靠岸。那“划水仙”是什麼呢?船舶在海中遇到风险,船员和乘客都要众口一齐作锣鼓之声,和人手里拿著一支筷子,好像在比赛龙舟般,虚作划船的样子,就可脱险,平安靠岸。所谓“划水仙”,就是求救于水仙王。郁永河著作《采硫日记》:“划水仙者,众口齐作锣鼓声,人各挟匕首,虚作划船势,如午日竞渡状,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则为之。”因此,昔日的船员或郊商、进出口商,都很信奉水仙王,并在主要的港口建立庙宇,奉祀水仙王。

到底水仙王是谁呢?现在各地的水仙王庙,有奉祀尊神像,也有并祀五尊神像,面貌、装束亦各不同。据《台湾县志》说:“水仙庙……在西定坊港口祀大禹王,配以伍员、屈原、王勃、李白。”《淡水厅志》说:“水仙官,在艋瓤街乾隆初郊,商公建,祀夏王。”可见水仙王庙是以夏朝大禹王为主神,以伍员、屈原、王勃、李白等四人为配祀之神.

古代,中国山西南部河水常常汜滥,帝尧时代,曾起用禹的父亲鲧来治理洪水。他采用围堵方法,,建造堤防来堵截洪水,但是常被洪水冲毁。因此,水害不息,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无数。到了舜帝,,起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他改用琉导的方法,开掘河道,用了十三年的功夫,走遍了全中国,才把洪水平定。禹治水成功后,当舜帝将死,把帝位让给禹,禹登位后,改号为夏。因为禹治水,曾建立大功,所以一般人把他当作水神来奉祀。这是水神的人格化。一位水神配祀,因为夏禹治水,曾建立大功,一般人把他当作水神奉祀,固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么,伍员、屈原、王勃、李白四人为什么也被看作水神配祀于水仙王庙呢?

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代楚国人。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所害,他逃往吴国,后仕于吴,因谏阻吴王被大宰伯懿奉害,由吴王赐剑自戳。死后他的遗体由吴王的命令 抛落于江中.

屈平字原,别号灵均,是战国时代的人,很有才干,颇受楚怀王重用。因此,上官大夫靳向怀恨他的才能,暗中在怀王的面前说他坏话,因此,怀王渐渐疏远屈原。屈原忧愁幽思,作了一篇《离骚》,以求怀王反省,不料怀王终不反省。怀王死后,襄王继位,依然重用奸臣,把屈原逐到长沙,屈原忠心耿耿,无时不担忧王室的前途,写了九篇文章,以明心志,后来见志不达,于是最后又写了《渔父辞》,在农历五月五日投人汩罗江(今中国浙江钱塘江)自尽.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少年有才气,六岁便能作文,还没成人,才名已扬,闻于京邑。他的文思极快,下笔成章,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腾王阁序》,就是在筵席中,一气写成的,可惜天才短命,年十八岁,往交趾看他父亲,溺死于南海.

李白字太白,是唐朝时候四川昌明人,汉代名将李广的后裔,号曰洒仙翁,又号海上钓鳌客。因为生于青莲乡,所以又号青莲居士。唐玄宗时他入翰林,很敬重他,他系天才诗人,好酒,一般传说他驾舟到采石赏月,因为酒醉,要捉拿水中的明月而溺死了。

上述四人死时,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是忠臣,又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一般把这四人奉为水神,配祀在水仙正庙中。昔时,海上交通不大完全,各地郊商为祈求水仙王的保护,每年农历十月十日水仙王诞辰,都要盛大举行祭典。现在台湾的水仙王庙,计有十一座,以澎湖最多,而台湾最早设立的水仙王庙,是台南府西定坊港口(今台南市神农街一号)的水仙宫.

妈祖

妈祖(96年—?),俗名林默,祖籍中国福建省莆田湄洲岛,为一传奇性的宗教人物,又称天妃,、湄州娘妈、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台湾、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沿海华裔人民普遍信仰的海神。从中国明朝永乐年间开始,随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从中国走向世界,先到琉球、日本,再到东南亚各国。例如:横滨妈祖庙、澳门妈阁庙、马来西亚吉隆坡天后宫、菲律宾隆天宫,.随着华人远渡重洋到欧洲和美洲,这些地方也开始有了妈祖庙.。妈祖的影响力由湄州岛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华人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妈祖俗名林默,一般民间称林默娘,其娘字乃对女子的称呼而来,而非其名,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为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张燮《东西洋考》).少能言人祸害,亦懂医药,,能生人福人,未曾以死与祸恐吓人,故莆田人皆愿与之往来。爱敬如母,卒后即有徒众朱默兄弟为之扬灵宣威,但因其生前所传教义宗旨未获政府认同,故莆田之士大夫纵使爱之敬之。但由于朝廷功令,对妈祖生前事迹亦罕加记载。妈祖终生未嫁,亦无后裔,世寿约六七十岁,葬于莆田县之宁海1086年。宁海居民合力建庙崇祀,,妈祖信仰从此开始播扬于世.。由于妈祖的生平在后来已遭神格化,有关她的记载(尤其是寺庙方面的资料)也似乎有很多和我们既存的文献资料不符合。无论如何,现今流传的妈祖生平似乎都会提到某些神绩,其所描述的生平,似乎也和学界所考察出来的知识不太一致。比如说,我们可以随手找到对于妈祖之生平的以下介绍: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殁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987年),享年28岁。林默娘初生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由于生而弥月不闻哭声,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岁就塾读书,喜烧香礼佛,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十六岁观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升化以后,有祷辄应,妈祖之主要神迹是救济海上遇难之生民.。据传,妈祖有随从千里眼、顺风耳,能解救于千里之外。妈祖常穿朱衣,乘云游于岛屿之间,如果海风骤起,船舶遇难,只要口诵妈祖圣号,妈祖就会到场营救。无论如何,妈祖信仰事实上确实已经是台湾最普遍的一个民间信仰之一。由于最初的一批汉人是远从大陆渡海而来的,所以保佑海上平安的神明——妈祖,也就成为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无论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港口或内山,都可看到妈祖庙。仅台湾一地, “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建于明代2,建于清代37座”。台湾主要的妈祖庙有彰化鹿港天后宫、云林北港朝天宫、台中大甲镇澜宫、台南市大天后宫、正统鹿耳门圣母庙、竹南镇后厝龙凤宫、北港朝天宫和大甲镇澜宫和湄州祖庙结成至亲庙。虽然妈祖信仰的起源地是大陆,当此信仰传到台湾以后,却已经改头换面而成为整个台湾岛香火最盛的神只之一,“‘妈祖’ 在中国福建南方原是‘出海妈祖’,只是渔民的守护神,但在台湾的妈祖已成‘过海妈祖’,她在历史上已成离开唐山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湾的过海守护神。台湾妈祖可以说已扎根于这块土地,成了一部独 立于中国妈祖之外的本土神明”。.这种见解,大致上已经成为当今不少台湾学者对于妈祖信仰的解释

王爷

王爷信仰,又称千岁信仰。是台湾地区最王爷信仰。盛行的到教信仰之一。一般认为:王爷是代表帝巡视人间善恶的大神,故加以敬奉,是以供奉王爷的庙时常称“代天府”,王爷亦称为“代天巡狩”。王爷信仰多半采行“数年一皭”,数年方一次大型祭祀,香火隆重。另,如有灾祸或瘟疫时亦可请王爷神像来该地区镇压。“王爷信仰”尤其盛于南台湾,与中台湾的妈祖信仰并称。俗曰∶南王爷、中妈祖。据1960代所作的调查分析,全台寺庙所供奉之主神共有247 种之多,其中具有20座以上的寺庙者有29种,超过100座以上的有9种神明,最多的是王爷,共有717座,足见王爷信仰的普遍。王爷信仰,一般王爷的造型威严,多是以明朝的装束出现,有的锦袍玉带如文官,有的则是顶盔贯甲如武将。而乩童降神,往往亦称有某王爷附身,乩童所奉的神像又与庙裏里的不同,只有一个小型的王爷头像,下连一枚铁针,乩童作法时,有时会把它贯穿脸颊,显示王爷神威。台湾、闽南有许多的“王爷庙”,这些王爷〔又称千岁爷〕一般只称姓氏,不称其名,共有百余种姓氏,称为“某府王爷”或“某府千岁”,俗说共有360王爷,共132.,假使三个王爷或五个王爷合祀在一起,则称为“三府王爷”、“五府千岁”等。 王爷信仰的系统非常庞杂,如甲乙两庙皆供奉李府千岁,但造像不一定相同,因为两位李府千岁并不见得为同一神,很有可能只是同姓而已。王爷信仰来源,一般说法有几种系统∶瘟神系统、英灵系统、郑成功祖孙系统等.。瘟神系统:王爷大部分与瘟神有关,即:∶王爷乃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管理、传播瘟疫的神明。故早期民间不敢久留其于乡里,常会以“王船”形式,把王爷送到外地,或者焚烧送其回天庭。后期逐渐变成扫荡瘟疫的大神,如:五年千岁。英灵系统:另外,王爷信仰也有其他的来源,如受人尊敬的英灵信仰:如有些庙宇供奉的谢府千岁〔东晋名臣谢安〕、苻王爷〔前君主苻坚)〕。郑成功祖孙系统:指台湾清领时期之初,。民间为避免被清政府查缉的郑成功、郑经,、郑克臧祖孙信仰。如有些庙宇供奉的“朱王爷”〔郑成功被明朝赐姓“朱”〕。开山王“〔“山”暗指台湾〕。此据连雅堂在《台湾通史宗教志》的解释,是假托以奉祀郑成功祖孙的,所谓“时已归清, 语多避忌,故闪烁其辞,而以王爷称.”。所谓“雍乾之际,芟夷民志,大狱频兴, 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国之念?”随时代变迁,王爷信仰至今,已经不限掌理瘟疫者,其代天巡狩之标志,几乎等同于凡间为人申冤的司法官,也类似负责行政的地方父母官。与最早的传说已不尽相同。而台湾的王爷信仰,也常被认为有海神、职业守护神的能力。如屏东东港镇渔民常会参拜东港东隆宫温府千岁,台北县淡水镇码头工人常参拜淡水祖师庙奉祀的萧府千岁等。 台湾的王爷庙宇,以奉祀“李、池、吴,、朱、范”五府千岁者为最多。其中有名的庙宇为:台南府北门乡的南鲲鯓代天府、麻豆镇的麻豆代天府、高雄县大寮乡之南雄代天府则是颇具规模的新兴庙宇,规模不下于台南县诸庙者。其他,不是此五姓之王爷,亦有甚具规模者,如:西港乡庆安宫的五年千岁、屏东东港东隆宫之温府。

千岁

温府千岁之信仰,可谓东港溪流域最盛大的王爷信仰。有著名的烧王船祭典。 玄天上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也称北极玄、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开玄武大帝、天大帝、元武神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天大帝、元武神或帝爷公、爷公,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说,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82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无欲天宫,为净乐国王及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14月及400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42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大帝有诏,封为太玄。太玄,镇于北方.。太玄《佑圣咒》称玄天上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北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北帝消灭龟精蟒妖于脚下的功劳,又被元始天尊封其为玄天上帝。而玄天上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祂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

达悟族飞鱼祭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