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青岛学院独立成民办 新生不再拿海大文凭
半岛都市报
以本科为主,规模不变
12日上午,青岛工学院揭牌仪式暨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该校胶州校区正式举行。据了解,青岛工学院前身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原是2005年由海大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合作的独立学院。2010年,经青岛市、山东省和教育部三个层次的专家组检查评估以及全国高等学院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通过 ,同意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转设为青岛工学院,成为全省首个由独立学院改制而成的民办高等院校。
省招生考试院院长王坦介绍说,青岛工学院定位是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民办高校,将按民办高校办学机制运行,在校生规模将保持在9000人左右。记者采访获悉,目前青岛工学院实际在校生人数为9204人,其中本科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93.4%,因此,该校不会因改名而影响招生规模。
海大将继续予以帮助
此前,原海大青岛学院一直主打“海大牌”,授课老师有很多都是海大本校老师,借鉴了海大的教学管理模式。青岛工学院执行校长闫秉科也承认在学校转制后将失去海大“这一靠山”,但海大长达6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已经把两所学校紧密相连,他表示该校非常渴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海大的帮助。
“转设将使青岛工学院获得更为灵活的机制体制。”海大副校长于宜法承诺,在转设过渡期内,海大将按照协议给予青岛工学院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教学组织和学科建设方面,转设过渡期后,海大也将继续关注青岛工学院的发展,帮助学院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
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保庆认为,青岛工学院揭牌成立是全国民办教育界的大事,今后十年将是关系到全国各类高校生死存亡的关键期,办学质量不好的高校未来可能会办不下去甚至倒闭,青岛工学院改制恰好是个契机,抓住机会就有望成为民办高校的旗帜。
新生不再拿海大文凭
按教育部规定,从200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要以独立学院的名称颁发学士学位证书,青岛工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已经无法像师哥师姐一样拿到含金量颇高的“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只能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两证,而2011级的2603名新生则只能领到“青岛工学院”的两证,海大字样将彻底消失。
当初不少报考青岛工学院的学生都是冲着海大名头而来,失去母体学校光环效应,着实令一些学生感到失落。该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大三学生杨程麟表示,尽管自己毕业时还能拿到盖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字样的毕业证,“可是毕竟这个校名已经不存在了,等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上网一查找不到这个学校,难免会引起误会。”
今年刚考入青岛工学院的新生范腾龙高考分数不低,在报考前已经拿到了山东艺术学院的预录取通知书,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这所民办高校。“我觉得社会对工科人才需求量大,山东专门的工科类院校也很少,有海大此前的帮扶底子在,学校发展前景应该很不错。”范腾龙对新学校发展前景还是颇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