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昔日小渔村变成风景区大乳山华丽转身

来源:齐鲁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0:07:1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国庆小长假的到来,旅行团和自驾游客流量的大增,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内又出现了客房“一房难求”的现象。人们看到了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的风光秀丽、人潮涌动,却不曾想这里曾是一个大面积陆地盐碱化,污水横流,海水混浊,漂流物堆积滩头的小渔村。小渔村如何变成风景区?

104,齐鲁网记者走近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探寻曾经的小渔村到如今休闲旅游胜地的华丽变身。

恢复近海生态 淘洗恢复沙滩2000多米

“那些‘湖心岛’景观之前可是一个个养殖池,对环境破坏很重。”一位以前是渔民如今在景区工作的工人告诉记者。大乳山景区董事长刘新利说,“在大乳山景区建设之初,长期无序的滩涂养殖造成大面积陆地盐碱化,污水横流,海水混浊,漂流物堆积滩头,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尤其是高位养殖对地貌形成了严重破坏,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海里,并且出现海岸线沙化,海水倒浸的现象。”此前,这段海岸线有80%的海域被开挖成养殖池,养殖面积有3000多亩。在前期的环境治理中,采取了“废池筑岛”的方法,打造了一个个“湖心岛”景观,修建了闸库。通过淡水引入,使周边的土壤得到改良,进一步保护了环境。

“我们和政府一起花钱把养殖池收回,收回以后将其拆除,在别人看来是把生财的事情砸掉了来做生态,实际上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刘新利说,目前,该区域滩涂和近海得到了彻底整治,建成防波堤600,废池筑岛22个,淘洗恢复沙滩2000多米。

加快荒山绿化 栽种乔、灌树900万株

为更好地维护区内人与自然的和谐,从2005年以来,在景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的同时,大乳山景区的建设者们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景区周边荒山绿化。由于景区周边山地面积大,造林绿化任务重,且部分荒山岩石裸露,土层贫瘠,立地条件差,树木成活率低,保存难度大,大乳山景区积极与市直各相关部门沟通,联合对荒山进行绿化。在景区内部,规划出风格各异的绿化区,引进多种绿化和观赏苗木,构建出与周围环境和开发项目协调一体、相得益彰的园林布局。

“旅游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条路的基点首要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大乳山领头人刘新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五年来,大乳山人秉持着“发展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大旅游”发展思路、“保护第一,以发展促保护”的生态建设理念,艰辛五载,完成了山、海、滩、湾、岛综合景观的生态治理,建成开放7平方公里景区,栽种乔、灌树900万株,花卉百余种。特别是芭蕉、菩提、椰树等南方植物的引进,更是为丰腴秀美的大乳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的大乳山,说它是个生态植物园毫不为过!现在的景区已是满目碧水青山,放耳鸟语花香。

重金打造“湿地”建设近6000亩湿地

在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内,随处可见一片片的湿地。湿地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因其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素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中,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斥巨资建设了近6000亩的湿地,湿地的位置都设置在沟、河、渠的入海口处。景区中的污水经过机械好氧、厌氧微生物等办法处理后,再通过湿地水塘溶解降污,净化后的水全部用于周边园林绿化,保证了整个景区污水的零排放。为彻底改变水土流失的状况,他们还筑堤修坝,兴建了6座小型水库,蓄水20多万立方,对预防山洪、涵养水源及招鸟护林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景区重金打造的“湿地”地带已吸引了数十种鸟类来此栖居,成为景区观赏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大乳山的海,温情浪漫;大乳山的山,博爱悠远。大乳山郁郁葱葱的园林植被、日臻完善的设施建设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设施,为昔日“山海湾相连、湖海滩相映”的大乳山增添了新的韵味和内涵。 (勇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