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人的妈祖——“羊府大帝”

舟山人的妈祖——“羊府大帝”

来源:袁甲 沈磊   发布时间:2015-05-20 20:10:01 

舟山渔民有一种独特的信仰,羊府信仰。岱山东沙、嵊泗菜园、嵊山都有“羊府宫”

羊府大帝究竟是谁,三种说法流传坊间


海洋中的生产生活,让舟山人特别需要心灵的慰藉,信仰便是其中的一个途径。

舟山的民间信仰可谓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有三大类:观音信仰、龙信仰和天后(妈祖)信仰。而自古以来与海打交道的人,一般都信仰妈祖,这是我国沿海人民的传统。

舟山人信仰妈祖,但同时也有自己的“妈祖”——羊府大帝。

舟山渔民普遍信仰“羊府大帝”

羊府大帝是舟山渔民的保护神,而羊府大帝究竟是谁呢?

定海人或许不知道什么是“羊府宫”,但对于岱山和嵊泗的渔民来说,“羊府宫”在他们心中有着不亚于“天后宫”的地位。“羊府大帝”“职能范围”与“妈祖”(舟山多称天后娘娘)差不多,而“羊府大帝”信仰在舟山渔民中又比较普遍,特别在岱山、嵊泗渔民心中的位置很高,拢洋回来的第一条大黄鱼必是供奉“羊府大帝”的,因此舟山学界也称“羊府大帝”为舟山的妈祖。

岱山东沙“羊府宫”最出名

泗礁岛菜园的羊府宫,据考建于清道光年间,而嵊山泗州塘的羊府宫建于1924年。不过,舟山最有名气的羊府宫是在岱山的东沙镇。

这座羊府宫位于东沙铁畈沙工人里1号,是在小岙渔村的宫后山东坡,被一些民房包围其中,远远望去露出宫庙特有的黛瓦朱墙。

东沙羊府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嘉庆二十三年(1818)增建,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建筑面积456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后大殿五间通面阔18.20米,通进深10.55米,用九桁,明间五架梁,其余均为穿斗结构,单檐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屋脊砌连球,保存完整。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山门两旁的墙上写着“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共八个大字,进门后,一块“海不扬波”的匾额格外显眼。而大殿正中供奉的正是“羊府大帝”,红脸黑须龙冠黄袍。

舟山的妈祖,影响挺广

根据看护羊府宫的竺秀菊阿婆介绍,来这里求“羊府大帝”保佑的大多为本地渔民,特别是船老大。船老大们出海之前都要到这里来求“羊府大帝”保佑自己平平安安,满载而归。若遇风浪大作,家中有渔船未归,便有渔民家属抱子携女来羊府宫进香,祈求降福消灾。

而羊府宫的影响不仅在本地,不单是东沙的渔民,秀山、长涂等外岛的渔民乃至宁波奉化、象山,台州等外市县的渔民都会来羊府宫祈求平安。以前东沙还是渔业重镇的时候,江苏、福建的渔民也会来这里进香。

宫中两块碑见证舟山渔业古规

东沙的羊府宫对研究舟山渔业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原因是这里的两块石碑。

一块是“鱼汛禁约”碑,现砌在北厢房的南伞墙内,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碑高1.46米,宽0.77米,厚0.12米,是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块“渔汛禁约”碑。

这块碑上刻有十条禁约,概述了张网作业时应遵守的乡规民约。主要内容是发扬民风,制定规则,如“每船出钱五百文作为演戏办酒之费”、“下雾天气只许出网不许抛船”等等,虽有一些字已经剥落,但其中赏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精神,仍值得现今学习。

另一块是立在院落一侧的“理民府勒石”碑。碑立于清光绪十二年(1876年),碑高1.44米,宽0.69米,厚0.13米。这是定海直隶厅理民府告示岱二庄民众,规定海上作业时,如遇不测,船主与船工之间如何理赔等事宜,是岱山境内现存三块海难事故处理的碑刻之一。

立碑警示是古时渔民解决一些合作事宜、海上纠纷的一般办法。而“羊府宫”中的这两块极具价值的规定性约束石碑,也正说明了“羊府宫”和“羊府大帝”在渔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凡有争议一定会到“羊府大帝”面前,按约定论,有一些民间法庭的味道。

·羊府大帝其人说法一·

救人无数的羊姓船老大

东沙的羊府宫中有一份当地百姓在2000年查抄的《羊府宫简历》,其中提到了羊府大帝的身世:“相传乾隆年间,岱山有位姓羊的船老大,在海上救人无数,他死后被玉帝封为海神,并称封为‘羊府大帝’,掌管海上生死,百姓念其生前广积阴德,就募资为其立祠。 ”

在民间,这种说法流传甚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渔民多多少少都了解这一传说。羊老人也被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每逢“打暴天”,他的船总是最后一个回港,因为他要确定所有船都平安无事才放心……

因此,羊老大在舟山渔民心中就像妈祖一样,是出海在外的人的保护神,受到人们极高的推崇,建庙立祠。

把信仰对象塑造成一个真实的人,这是古时一种“劝信”的方法,因此,这种说法肯定是历史的真实,但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

·羊府大帝其人说法二·

西晋大将羊祜救危扶困

羊祜(221~278)是西晋的大将军,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山东泰山南城。

羊祜(音hù)为官时勤政廉洁,又乐善好施,常常将所得俸禄救济贫困部下及军士眷族,为官一生却家无余财,其临终时将士们个个涕泪如雨,后人为其多处建庙立碑。史书又记载羊祜精通医术,常常热心地解人病患、救危扶困。

但羊祜和舟山又有什么关系呢?查羊祜的生平,可略知一二。原来,羊祜曾任征南大将军,与吴交战。据《晋书》记载,羊祜对吴地军民施以信义,他的品德在吴地发挥作用,多位吴军将领降晋,吴地人民对羊祜心悦诚服,尊敬地称其为“羊公”,舟山属于吴地,因而也感其恩德。

而据记者在网上了解到,其实羊府宫不仅仅在舟山有,在浙江沿海一带,也有零星的羊府大帝信仰,建有一些羊府宫或羊府殿,如宁海妙峰禅寺中就有一个羊府殿,相传都是因羊祜而建。

又根据民国《崇明县志》记载,嵊泗菜园的羊府宫,原来叫羊叔子庙,而叔子就是羊祜的字。

但是纪念羊祜的地方,为什么要叫“羊府”呢?原因可能有三:羊祜之祜,读音近府,由此音误而转写致误;羊祜死后,晋帝称其为“羊太傅”,傅与府音同,故而误写;羊祜生活的时代,高级官员可以开设府署,即成立地方小政府,羊祜也曾开府,所以称羊府。

·羊府大帝其人说法三·

明州刺史羊僎识英雄

比起羊祜的名声,唐末明州(宁波古称,当时舟山也属宁波)刺史杨(羊)僎(音zhuàn)算是名不见经传。历史记载杨僎寥寥几笔。一说是因为杨僎在任时也是一位好官,施仁政,也会出海救人,因此百姓感恩。另一说是,因为杨僎慧眼识英雄,对另一任明州刺史黄晟有知遇之恩,因此黄晟建庙祭祀杨僎。

象山曾有一座羊府庙印证了第二种说法。

黄晟少年时虽然骁勇善战却因为“矮陋”不中选,唯杨僎慧眼识英雄,不以貌相人,把其罗入帐下,补为平嘉镇将,成为杨僎手下得力大将。

杨僎死后,钟季文继位明州刺史,黄晟在其手下为将。钟季文死,黄晟大权在握,自称明州刺史,而且一做十八年,这远超过杨僎、钟季文任期。

黄晟成为明州刺史后,感恩杨僎,建造“杨太守庙”。唐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年代,由于长期的政令不统一,所以官僚机构一片混乱,历史典籍缺失严重,史志上才会造成“羊、杨不分”,“刘、娄不辨”的怪现象。一个原来纪念唐末明州刺史杨僎以“杨太守庙”后来演变为供奉“羊府大帝”的羊府庙。

久而久之,“羊府大帝”在民间形成了信仰的氛围,成为保佑一方的神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