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丨在海洋中“放牧”——海洋如何变粮仓?
顾名思义,海洋牧场就是由我们放牧在海洋中的各类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一起构建组成的。海里有海草、海藻,鱼虾们自由地觅食,有家可以让它们躲避危险,而我们还会提供给它们一个非常好的保障空间,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里觅食、生存。 其实,大海本身就是一个牧场,比如我国的四大渔场,这里的海水曾经清澈透明,海中鱼虾蟹贝结伴而戏,水中绿藻茂盛、水草摇曳、珊瑚、海葵百花盛开。 欢腾的海洋(刘雅丹 供图) 过去盛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加吉鱼、中国对虾等,现在已经很难捕捞到了。北方海域的一些大型海藻场出现了退化,面积不断减小甚至消失。海藻场是许多鱼贝类的繁殖场、育幼场,海藻场的退化,直接影响鱼贝类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另一些海域则出现富营养化,有时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形成赤潮,有时某些大型藻类过多生长形成绿潮,这些植物腐烂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导致鱼贝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还有些水域被泥土垃圾覆盖,出现了荒漠化现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就像陆地荒漠一样。 大堡礁珊瑚白化,岩礁鱼类减少。(刘雅丹 摄) 人类无限制地增加捕获量,使得海里的生物不断减少,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性——这会危及目前及今后若干年的鱼类繁殖。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就指出,2016年世界海洋捕捞总量为7930万吨,比2015年的8120万吨减少了200万吨,比1986年的9100万吨减少了1000多吨。 2020年,全球捕捞渔业产量(不包括藻类)为9030万吨,其中7880万吨来自海洋水域,1150万吨来自内陆水域,与前三年平均值相比下降了4.0%。这些数据都在表明海洋渔业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018年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图片来源:FAO) 2022年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图片来源:FAO) 传统的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发展遇到了生态和资源的瓶颈难题。所以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找解决方案,以减缓当前生境退化、资源衰退的趋势。 小型渔业捕捞(图片来源:FAO2018年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 但是恢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粮农组织报告指出,2015年世界上有33.1%的过度捕捞种群需要让它们恢复,但这些资源基本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建,因为重建需要时间,而所需时间通常为物种生命周期的2至3倍。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不同,某些水生生物,如绿松石鳉,可以在14天内走完它的生命周期——长得快,死得也快;而另一些动物,如格陵兰鲨鱼,它们可以生存大约500年——生长缓慢,寿命极长。如果把某一种生长缓慢的鱼都捕完了,海里就见不到这些鱼了。 于是,大家意识到海洋牧场是发展海洋渔业、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 说起海洋牧场的主要功能,那可多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是生态功能。资源生态修复好了,海洋生物栖息地建设好了,能让海洋生物遇到敌人有躲避的地方;生境好了,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逐步恢复,鱼虾贝蟹们就有饵料可吃,有安全繁殖下一代的场所,虾兵蟹将们多了,海域生物多样性就展示出来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的功能也就增强了。 生物孵化器形成,鱼虾蟹类增多。(图片来源:澳大利亚基础产业部) 二是环境功能。大家听说过“碳汇渔业”吗?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而这些生物资源的恢复,正是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三是社会功能。海洋生态恢复好了,不但能给我们提供可食用的水产品,也可以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创造许多空间,如有兴趣钓鱼的可以到海里去钓鱼,喜欢大海的人可以去体验当渔民,喜欢观光的人可以欣赏到水中各种各样的可爱生物和五彩缤纷的水中植物。 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可一点都不比陆上的逊色,可以说,陆上有多少种飞禽走兽,水中就有多少鱼虾蟹贝,而且有许多神奇的,人类至今没有发现和认识的生物呢! 所以,海洋牧场建设好了,海上休闲、观光,海洋科普、探秘,海上文化传播都会相应发展起来,也会促进新渔村的建设,渔民的收入也能增加了。
信息来源 | 原刊于学习强国客户端、科普中国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