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完成首次裂流系统现场调查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8-16 10:49:51 

    为了排查我国近海存在的裂流风险,保障滨海游客安全。79~12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南海预报中心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广东省粤西重点滨海旅游区月亮湾、大角湾、碧海蓝天等7家浴场开展裂流风险现场排查,了解各浴场裂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据海洋减灾中心副研究员张尧介绍,此次风险现场排查主要针对位于热点滨海旅游区、具有海域使用权证的海水浴场,此类浴场配套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客流量大。

  调查组进行了海滩表层砂取样、裂流目视识别、海滩地形地貌勘察与拍照、海滩剖面测量、无人机巡航拍摄以及裂流示踪试验等工作。

  张尧表示,通过调研,系统形成并实践了裂流风险排查的技术方法,运用该方法可准确定性和相对定量地开展滨海裂流风险排查。

  调查组还选用不同材料开展了数例裂流示踪试验,成功找到了环保的裂流示踪剂,定量评估了裂流的流速、流幅、流态,积累了裂流示踪试验航拍经验。调查组首次在我国浅海海滩拍摄到完整的巨大裂流头形态,尺寸堪比美国、澳大利亚等深海岸线捕捉到的裂流。

  据了解,此次调研是国内首次开展的相对较系统的裂流现场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完善裂流风险排查技术规程,以及后续全国性的裂流风险排查工作积累了经验。

  海洋减灾中心已经在裂流多发相关海域设立了裂流警示牌。此次排查后将会系统地评估裂流风险等级及其分布,为滨海旅游资源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并设立科普警示牌。今年将完成山东、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的排查,形成《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风险排查技术规程》,海洋行业标准也已立项,为我国防范裂流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80%~90%的海滩救援与裂流有关。

  每年第三季度是我国的裂流高发期。今年613日,海南三亚大东海海域发生裂流,来自西安的一名游客遭遇险情。正在附近巡逻的救生员听到喊声,衣服都没脱,就直接冲进了海里。其他几名救生员也及时赶来,才把这名游客救上岸。

  而去年7月广东阳江海陵岛裂流造成的溺水事故中,遇险者就没这么幸运了。事故导致8人溺水,其中4人死亡,1人失踪。

  裂流暗藏凶险,而公众的认知度却很低。记者先后在总人数大约500人的4个微信群里提问,并做了20人的面对面调查,虽然样本量不高,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问题。在参与回答问题的约50人中,有一半以上平均至少每年去海边旅行一次,但知道裂流的只有1人,能够正确说出遭遇裂流时如何应对的则没有。由此可见,关于裂流和其他滨海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亟待加强。

  裂流是如何形成的?

  裂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海岸边形成的一股射束式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由于裂流流速极快,而且表面平静,不易发觉,能够把游泳者或漂浮物迅速带往深水区,危险性极大。

  一般来说,裂流长度大约相当于海浪破碎区域宽度的1~3倍,沿岸宽度为10~500米,深度1~10米。裂流持续的时间由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并可能沿着海岸线移动。

  裂流的发生与地形、潮汐、波浪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常出现在近岸海底不连续沙坝之间的槽凹或缺口上方水面,或向海突出的结构物、礁石两侧。

  从水文地质角度讲,靠近热带地区的岩石海岸的沙滩更容易产生裂流,落潮时裂流风险更大。裂流发生时,流速最高可达每秒3~4米,对游客威胁极大。

  遇到裂流如何自救?

  裂流虽然危险,但能够通过正确方法有效避免和应对。专家提示,游客不要到非泳区或未开放滨海游泳。正规海滨浴场都配有救生队伍,他们了解可能发生裂流的位置,会根据经验观察海面状况,判断是否会有裂流发生,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向游客开放的区域。

  如不慎被卷入裂流,要选择正确的自救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向与海岸线平行的方向游出裂流区,游回岸边;或是先随裂流漂流至深水区,漂离裂流区后再向岸边游。裂流流速比游泳的速度大,逆流向岸边游不仅无法脱险,反而可能导致体力不支或是抽筋儿引发溺水事故。

  如果身边有人遭遇裂流,尽可能给予漂浮物施救,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救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